设置字体大小:【大 中 小】
【打印】
【页面调色版
】
发布时间:2013-06-25
点击次数: 次
为了加快培育我场森林后备资源,提高林分质量,在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、社会效益、经济效益的同时,要切实做好重点公益林培育工作,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,促进林业的社会稳定、经济发展、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。
一、设计目的、指导思想、主要依据、基本原则
1、设计目的
按照上级文件要求,根据林分实际情况进行中幼林抚育,通过这次中幼龄林抚育,以保护我场森林资源,优化林分结构,提高林分质量,改善森林环境,促进林木生长,培育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,达到森林生态、经济和社会效益得到充分发挥的目的。以改善林分内枯立木、濒死木较多,卫生状况不良的现状。
2、指导思想
在这次中幼龄林抚育项目作业中,我场将严格执行设计规定,认真贯彻上级的文件精神,结合我场森林资源的实际情况,实事求是,细致调查,扎实工作,按计划经营生产,促进林木生长,改变林内卫生状况,为林分以后的健康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,充分发挥林分的多种有益效能奠定基础。
3、设计依据
(1)《全国生态公益林建设标准》(GB/T18337-2001)。
(2)《森林采伐更新技术规程》(DB23/T 1444-2011)。
(3)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《森林抚育作业设计规定》的通知林造发〔2012〕191号,对《中幼龄林抚育补贴试点作业设计规定》(林造发〔2010〕20号)进行了修订,并更名为《森林抚育作业设计规定》。
4、设计原则
(1)、相对集中原则。安排相对集中连片,具备一定规模,便于抚育设计、施工和检查验收。
(2)、按照优先安排先重点后一般,先幼龄林后中龄林的原则。
(3)、安排郁闭度≥0.8,林木意竞争激烈,分化明显,林下幼苗、幼树或植被受光困难的林分。
二、设计区概况
1、自然、地理位置:
地貌类型: 森林抚育作业区地处小兴安岭北坡北部,属山地类型,海拔高度一般在220-300米之间,地势自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。
山脉:我场地处小兴安岭北坡,地貌主要以丘陵、冲积平原为主,地势西高东低。
水系:抚育作业内有黑龙江一级支流公别拉河分布。
气候:我场地处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,冬季气候寒冷干燥,夏季炎热多雨,降水集中无霜期90-105天,全年日照时间2300小时,有效积温2200度,年降雨量550-600毫米。
土壤:本次森林土壤主要以暗棕壤为主,结合草甸土。
植被:乔木主要有落叶松、白桦、黑桦、柞树、杨树;主要灌木有榛子、胡枝子、杜鹃等80余种;草本植物达1000多种,主要山野菜有蕨菜、薇菜等。
野生动物:主要有山鸡 、飞龙、狍子、野猪、狐狸、鸳鸯、野鸭、猫头鹰、啄木鸟、山兔、獾子、松鼠、林蛙、猞狸等;鱼类有鲶鱼、狗鱼、细鳞鱼、泥鳅、老头鱼、柳根等。
2、社会经济状况:
抚育作业区所处地理位置优越,交通便利,气候条件较好,适宜农作物的生长,境内的乡镇、农场是爱辉区的重要产粮基地。林场境内的爱辉历史陈列馆是黑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。
3、森林经营状况
我场2012年度中幼龄林抚育面积667公顷,本次设计抚育333公顷,作业区安排松树沟营林区52林班10-1、10-2、5、7、9-1、9-2、13;53林班2-1、2-2、2-3、2-4、2-5、2-6、2-7、2-8、2-9、2-10、2-11、2-12小班;54林班3-1、3-2、3-3、3-4、3-5小班内。
4、抚育对象的基本情况
现林分内密度大,结构不良,枯立木、濒死木较多,卫生状况不良。确定主要培育目的树种为白桦和萌柞。
三、外业调查说明
依据原二类调查成果,在符合管理要求的森林资源档案中,符合条件的中、幼龄林中,按照相对集中的原则,在全面踏查的基础上,合理确定抚育作业区。
(一)林分因子调查
1、以原二类调查区划小班为基础,根据不同的抚育方式、作业方式、抚育强度区划作业小班。面积求算采用GPS实地测量与林相图小班面积平差确定作业面积。
2、把原有二类区划小班划分成24个作业小班,每个作业小班≤20公顷。
3、采用标准地调查法,根据小班森林资源分布状况典型布设标准地,标准地采用拉线形成长方形,标准地面积占作业区面积的1%,共设标准地50块,面积达3.4公顷。
4、标准地每木检尺确定各林分因子:分别树种、保留木和采伐木进行每木检尺,填定每木检尺记录,起测胸径为5厘米,平均胸径采用加权法计算;在标准地内,分别不有径级选取标准木测量树高,每个标准地至少量测15株树,标准木按胸径的正态分布进行选取,根据量测结果绘制树高曲线,查算每个径级平均树高。郁闭度采用压线法计算得出,年龄是通过伐倒木伐根查年轮得出,蓄积是通过立木材积表求算,出材是伐倒木造材计算得出。
(二)抚育小班调查现状:
我场本次中龄林补贴试点面积333公顷,区划2个作业区,24个作业小班。
第一作业区:
1、松树沟林区52林班10-1小班,面积14公顷,坡向东北,坡度5度,坡位上,土壤为暗棕壤,优势树种为柞,树种组成4柞3黑2山1落,平均林龄22年,平均树高10.1米,平均胸径12.6厘米,郁闭度0.8,每公顷株数1179株,公顷蓄积90.2立方米,林分内枯立木、濒死木较少,卫生状况一般。
2、松树沟林区52林班10-2小班,面积19.1公顷,坡向西北,坡度10度,坡位上,土壤为暗棕壤,优势树种为柞,树种组成3柞2黑2白2山1落,平均林龄29年,平均树高11.3米,平均胸径10.8厘米,郁闭度0.8,每公顷株数1054株,公顷蓄积53立方米,林分内枯立木、濒死木较少,卫生状况一般。
3、松树沟林区52林班5小班,面积18.7公顷,坡向东南,坡度5度,坡位下,土壤为暗棕壤,优势树种为白桦,树种组成4白3山2黑1柞,平均林龄22年,平均树高11.5米,平均胸径12.3厘米,郁闭度0.8,每公顷株数945株,公顷蓄积75.1立方米,林分内枯立木、濒死木较少,卫生状况一般。
4、松树沟林区52林班7小班,面积19.5公顷,坡向东,坡度10度,坡位上,土壤为暗棕壤,优势树种为柞,树种组成 3柞3黑2白2山,平均林龄20年,平均树高8.8米,平均胸径9.1厘米,郁闭度0.8,每公顷株数1313株,公顷蓄积47.3立方米,林分内枯立木、濒死木较少,卫生状况一般。
5、松树沟林区52林班9-1小班,面积19.6公顷,坡向东,坡度10度,坡位下,土壤为暗棕壤,优势树种为柞树,树种组成5柞2黑2山1白,平均林龄20年,平均树高7.5米,平均胸径11.1厘米,郁闭度0.8,每公顷株数891株,公顷蓄积53.4立方米,林分内枯立木、濒死木较少,卫生状况一般。
6、松树沟林区52林班9-2小班,面积13.2公顷,坡向西南,坡度11度,坡位中,土壤为暗棕壤,优势树种为白桦,树种组成4白2柞2黑2山,平均林龄23年,平均树高9.9米,平均胸径11.4厘米,郁闭度0.8,每公顷株数1075株,公顷蓄积71.1立方米,林分内枯立木、濒死木较少,卫生状况一般。
7、松树沟林区52林班13小班,面积10.9公顷,坡向南,坡度5度,坡位上,土壤为暗棕壤,优势树种为柞,树种组成6柞2黑2山,平均林龄19年,平均树高8.3米,平均胸径8.8厘米,郁闭度0.8,每公顷株数1492株,公顷蓄积46.3立方米,林分内枯立木、濒死木较少,卫生状况一般。
第二作业区
1、松树沟林区53林班2-1小班,面积14.6公顷,坡向东南,坡度10度,坡位上,土壤为暗棕壤,优势树种为柞,树种组成4柞3白2黑1山,平均林龄18年,平均树高10.1米,平均胸径9厘米,郁闭度0.8,每公顷株数1249株,公顷蓄积45.8立方米,林分内枯立木、濒死木较少,卫生状况一般。
2、松树沟林区53林班2-2小班,面积18.4公顷,坡向东,坡度6度,坡位中,土壤为暗棕壤,优势树种为柞,树种组成5柞3白1黑1山,平均林龄23,平均树高8.9米,平均胸径11.4厘米,郁闭度0.8,每公顷株数796株,公顷蓄积50.8立方米,林分内枯立木、濒死木较多,卫生状况不良。
3、松树沟林区53林班2-3小班,面积17.6公顷,坡向东南,坡度7度,坡位中,土壤为暗棕壤,优势树种为柞,树种组成4柞2黑2白2山,平均林龄17年,平均树高8.4米,平均胸径9.5厘米,郁闭度0.8,每公顷株数1284株,公顷蓄积49.8立方米,林分内枯立木、濒死木较少,卫生状况一般。
4、松树沟林区53林班2-4小班,面积16.4公顷,坡向东南,坡度5度,坡位上,土壤为暗棕壤,优势树种为山杨,树种组成4山3柞2白1黑,平均林龄12年,平均树高7.4米,平均胸径9.5厘米,郁闭度0.8,每公顷株数1647株,公顷蓄积69.6立方米,林分内枯立木、濒死木较少,卫生状况一般。
5、松树沟林区53林班2-5小班,面积16.5公顷,坡向东,坡度12度,坡位下,土壤为暗棕壤,优势树种为白桦,种组成7白1柞1黑1山-落,平均林龄18年,平均树高9米,平均胸径9.8厘米,郁闭度0.8,每公顷株数1149株,公顷蓄积55.2立方米,林分内枯立木、濒死木较少,卫生状况一般。
6、松树沟林区53林班2-6小班,面积15.1公顷,坡向南,坡度8度,坡位中,土壤为暗棕壤,优势树种为柞,树种组成3柞3白2黑2山+落,平均林龄17年,平均树高9.4米,平均胸径10.2厘米,郁闭度0.8,每公顷株数1383株,公顷蓄积67.8立方米,林分内枯立木、濒死木较少,卫生状况一般。
7、松树沟林区53林班2-7小班,面积16.4公顷,坡向西北,坡度6度,坡位上,土壤为暗棕壤,优势树种为柞树,树种组成5柞3山2黑-白,平均林龄20年,平均树高9.6米,平均胸径9.3厘米,郁闭度0.8,每公顷株数1776株,公顷蓄积65.9立方米,林分内枯立木、濒死木较少,卫生状况一般。
8、松树沟林区53林班2-8小班,面积8.6公顷,坡向东南,坡度10度,坡位下,土壤为暗棕壤,优势树种为柞,树种组成8柞2山-黑,平均林龄20年,平均树高7.2米,平均胸径10.3厘米,郁闭度0.8,每公顷株数1254株,公顷蓄积64.9立方米,林分内枯立木、濒死木较少,卫生状况一般。
9、松树沟林区53林班2-9小班,面积1.8公顷,坡向3西北,坡度9度,坡位上,土壤为暗棕壤,优势树种为山,树种组成5柞5山+黑,平均林龄18年,平均树高8.5米,平均胸径11.3厘米,郁闭度0.8,每公顷株数672株,公顷蓄积44.4立方米,林分内枯立木、濒死木较多,卫生状况不良。
10、松树沟林区53林班2-10小班,面积11.6公顷,坡向西,坡度7度,坡位下,土壤为暗棕壤,优势树种为白桦,树种组成6柞2黑2山,平均林龄19年,平均树高9.7米,平均胸径10.6厘米,郁闭度0.8,每公顷株数1426株,公顷蓄积75.8立方米,林分内枯立木、濒死木较少,卫生状况一般。
11、松树沟林区53林班2-11小班,面积8.7公顷,坡向南,坡度5度,坡位谷,土壤为暗棕壤,优势树种为柞,树种组成7柞2黑1山,平均林龄14年,平均树高8.1米,平均胸径11.1厘米,郁闭度0.8,每公顷株数1164株,公顷蓄积70.1立方米,林分内枯立木、濒死木较少,卫生状况一般。
12、松树沟林区53林班2-12小班,面积10.3公顷,坡向东,坡度10度,坡位上,土壤为暗棕壤,优势树种为白桦,树种组成5白3黑1柞1山,平均林龄16年,平均树高8.8米,平均胸径9.1厘米,郁闭度0.8,每公顷株数1194株,公顷蓄积41立方米,林分内枯立木、濒死木较少,卫生状况一般。
13、松树沟林区54林班3-1小班,面积7公顷,坡向东,坡度11度,坡位脊,土壤为暗棕壤,优势树种为白桦,树种组成7白1柞1黑 1山,平均林龄20年,平均树高11.9米,平均胸径10.4厘米,郁闭度0.8,每公顷株数2014株,公顷蓄积113.6立方米,林分内枯立木、濒死木较少,卫生状况一般。
14、松树沟林区54林班3-2小班,面积17公顷,坡向东,坡度5度,坡位中,土壤为暗棕壤,优势树种为柞,树种组成4柞4黑2山,平均林龄20年,平均树高8.2米,平均胸径10.9厘米,郁闭度0.8,每公顷株数766株,公顷蓄积39.5立方米,林分内枯立木、濒死木较少,卫生状况一般。
15、松树沟林区54林班3-3小班,面积9公顷,坡向东,坡度8度,坡位上,土壤为暗棕壤,优势树种为柞,树种组成5柞4白1黑+山,平均林龄18年,平均树高8.7米,平均胸径10.7厘米,郁闭度0.8,每公顷株数1156株,公顷蓄积66.3立方米,林分内枯立木、濒死木较少,卫生状况一般。
16、松树沟林区54林班3-4小班,面积17公顷,坡向西南,坡度12度,坡位上,土壤为暗棕壤,优势树种为柞,树种组成5柞3黑2山,平均林龄18年,平均树高7.4米,平均胸径11.1厘米,郁闭度0.8,每公顷株数806株,公顷蓄积44.2立方米,林分内枯立木、濒死木较少,卫生状况一般。
17、松树沟林区54林班3-5小班,面积12公顷,坡向北,坡度5度,坡位下,土壤为暗棕壤,优势树种为萌柞,树种组成3柞3白3山1黑,平均林龄20年,平均树高9.7米,平均胸径11.5厘米,郁闭度0.8,每公顷株数754株,公顷蓄积50.7立方米,林分内枯立木、濒死木较少,卫生状况一般。
四、各项技术措施设计
抚育方式为抚育间伐,作业方式为生态疏伐,作业区总面积333公顷。采伐总株数74207株,采伐总蓄积2299立方米,出材114立方米。抚育后的林分结构将进一步趋于合理,郁闭度由0.8降至0.7左右,高生长、径生长将进一步提高,充分发挥其涵养水源的生态作用。通过中幼龄林抚育以形成稳定、健康、丰富多样的森林群落结构,提高森林质量、林地生产力和综合效益。以改善林分内枯立木、濒死木较多,卫生状况不良的现状,达到森林生态、经济和社会效益得到充分发挥的目的。
五、成本效益测算
我场抚育面积333顷,抚育亩成本100元,总成本49.95万元,人力用工量为4995个工,按每个工100元计算。
人力主要以本场职工为主,外雇为辅。机具除自备一部分,另购割灌机15台,大斧15把、手工锯5把、锉刀20把,棉帐篷2顶,配备人员运输车一辆。
六、保障措施
1、加强领导
强化了领导,成立了森林中幼林龄抚育补助试点领导小组。
组 长:田广江
副组长:张林山
成 员:史庆江、曹明
2、强化管理
按照"高起点、高标准 、高质量"的要求去施工作业。现场员要始终与作业工人在一起,随时随地监督指导生产作业。
3、签订合同书
形成了责任体系和制约体系,明确林场管理和施工人员各自责任。为抚育生产提供法律的保障。
4、安全生产
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,严格按照森林采伐操作规程施工,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。
施工要求
1、时间要求
作业起止时间2012年11月1日--2011年12月31日。
2、质量要求
严格按照《森林采作业规程》(DB23/T 1444-2011)规定执行,伐根要求5厘米以下,剩余物清理进行带状堆集。
3、安全要求
注意作业安全及防火安全。